《重庆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创建与早期发展(1931—1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交通大学(以下或简称“交大”)是中国最早开展航空工程教育的高校之一。交大1931年开设航空工程选修课,1935年在自动工程门设立飞机组,1936年设立航空工程门,1942年设立航空工程系。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三校航空工程系在南京合并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到西安,并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在21年的航空工程教育办学历程中,交通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飞机设计师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为中国航空航天教学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交大航空工程教育的部分创建者先后撰文回忆往事[1—3],但是涉及的时间段并不完整,视角也不全面。姜长英撰写的《中国航空史》简单回顾了交大航空工程教育的历史,并介绍了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在1936年和1947年的部分课程设置。牛杰在硕士论文[4]中介绍交大航空工程教育史时主要参考姜长英的专著,并增加了少量内容。陈月儿在硕士论文[5]中梳理交大航空工程教育史时存在若干史实错误。本文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详细考察交大航空工程教育在抗战期间创建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交大航空工程教育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点,总结其值得当代航空工程教育借鉴的办学经验。 1 从航空工程门到航空工程系 1907年,交通大学停办商务专科,设立铁路专科,实现办学方向从商科转为工科的重大转变,并成为交大高等工程教育的发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经费相对充裕,交通大学确立了以工科为重点、理科为基础、兼重管理的学科建设思路。交大在1928年将机械科、电机科分别扩充为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并在次年恢复了中断8年的土木专业,建成土木工程学院。这一切为交通大学在上世纪30年代初开展航空工程教育奠定了必要的学科基础。 1.1 开设航空工程选修课 为实现孙中山“航空救国”的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后开始发展各项航空事业。1928年8月1日,全国民用航空联席会议开幕。同年11月,军政部航空署(1)军政部航空署于1934年5月扩大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成立。1929年3月,交通大学依托实力雄厚的机械工程学院,开始筹划设立航空工程专业。3月26日的《交通大学日刊》报道:“日前特邀现任铁道部技正庐维溥先生到校参观,查庐先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专习航空与造船二科,均有特别研究,兴味特浓,且庐先生对于本校,感情素厚,此番到校参观之后,益信本校之办理较为认真。本校当局欲搜罗人才计,并拟添设航空一项,苦无相当人才与计划。现悉庐先生精于此技,特恳允为本校设计一切,闻经商量结果,庐先生已有允意。”[6]1930年10月28日,铁道部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孙科在黎照寰继任校长宣誓就职仪式上指出,交通大学作为研究交通的专门学府没有汽车和航空方面的教育是欠完备的,应该尽快设立汽车和飞机专业。 1931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航空会议,政府官员和航空学者共同讨论规划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在多达210件的提案中,关于培育航空人才的提案最多,达37件。航空专家聂开一提出的“呈请政府于国内著名各大学设立航空专科案”因为切实可行,得到代表们一致通过。不久之后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使交大师生深受刺激,交通大学随即从10月起在机械工程学院开设针对大四学生的航空、航海、兵工选修课,先后聘请郑日孚、曾桐、王成志、维斯曼等中外教师讲授航空工程课程。11月9日,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选修航空工程课程的同学在郑日孚副教授带领下,参观位于虹桥机场的军政部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仔细查看飞机各部分的构造以及修理方法。1932年9月4日,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与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会商,拟筹办航空工程班,培植工程人才,为将来自造飞机做准备。这个计划后来因为双方意见分歧较大而被搁置。 1.2 设立航空工程门 1933年10月13日,航空署钱昌祚处长在致国防设计委员会(2)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于1935年4月扩大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秘书厅的意见书中指出:“查航空工程为当务之急,而军事机关因缺乏教育设备,未能即为举办,殊有遗憾。环顾全国各工科大学中,北平大学工学院、中央大学工学院、交通大学及湖南大学先后俱曾在机械工程学系中增设航空工程一课,每星期约三四小时,一学期或一年完毕,俱因缺乏设备及固定之人选,未有显著成绩。”[7]他建议国防设计委员会在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中选择一所设立航空学系讲座。交通大学闻讯后主动向航空署提出资助创办航空工程门的申请。1933年12月19日,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致函航空署陈庆云,呈送航空工程门计划书并请代为送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函述:“因鉴于航空工程之重要,拟于机械工程学院内添设航空工程一门,以期造就专才为国效用藉酬。”[8]黎照寰表示,交大早就准备设立航空工程门,但因缺乏经费未能实现。 1934年10月8日下午,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派朱霖科长、意大利顾问格兰德会同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到国防设计委员会开会讨论资助高校开办航空工程教育的办法。会议指定中央大学设立航空工程学系,其第一年设备及经常费用给予补助30万元;指定武汉大学及交通大学筹备设立航空工程学系,其第一年设备及经常费用分别给予补助5万元[9]。12月10日,航空委员会第四处处长钱昌祚和国防设计委员会专员任国常代表航空委员会、国防设计委员会和教育部来到交通大学考察,为筹设交大航空工程学系进行评估。在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胡端行的陪同下,钱昌祚和任国常参观了交大金工、土木、锻铸工、机械、水力、电机、汽车、材料各实验室及原动力厂。钱昌祚和任国常的调查意见是:交通大学本年度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选修汽车工程的学生很多,如果尽快增加航空发动机及其实验设备,并增设学程,就很容易出成果[7]。1935年2月24日,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和国防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钱昌照致函蒋介石,表示国防设计委员会与航空委员会及教育部决定第一年补助交通大学5万元,分两期拨给,用于筹备设立航空工程学系。3月9日,国防设计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告知补助交大筹设航空工程学系的具体方案和相关要求[10]。4月12日,交通大学第八次教务会议决议通过机械工程学院添设自动工程门飞机组计划书。4月26日,资源委员会致函铁道部,介绍了补助交通大学5万元用于筹备设立航空工程学系的来龙去脉,并要求交大从本校经费中提取相当款项用于添置航空工程设备。4月27日和29日,铁道部先后致函资源委员会和教育部,表示赞成交大添办航空工程学系,但是交大作为铁道部直属高校自筹经费存在困难,很可能需要中央追加预算。7月10日,航空委员会致函资源委员会,告知对方本会决定先补助交通大学2万元。 1935年9月4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门改为自动工程门,分甲、乙两组,甲组为汽车,乙组为飞机。清华大学在1934年设立航空工程专业,而中央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在1935年设立航空工程专业,因此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设立航空工程专业的四所大学之一。交通大学最初从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上学期选取学生转入飞机组,从1936年起改为从三年级下学期选取学生转入飞机组。1936年4月,航空委员会拨付交通大学筹设航空工程学系第二期补助费3万元。8月8日,交大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工程门乙组独立为航空工程门。至1937年3月,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经费收入包括航空委员会拨款5万元和本校拨款6万元,支出包括仪器设备费约3.77万元、实习实验费0.4万元、薪金2.5万元、自动机工程实验室建设费2万元[11]。 1.3 设立航空工程系 1937年8月1日,交通大学由铁道部移交教育部直辖,机械工程学院和电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都改称系,合并为工学院。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徐家汇一带,交通大学只能迁入法租界勉强维持办学。因为抗战时期后方急需培养建设人才,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于1940年11月18日在小龙坎正式开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滞留在上海的交通大学经费逐渐断绝,并受到日军和汪伪政府的步步紧逼。眼看交大在上海难以保全,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2年8月3日发出训令,在重庆九龙坡成立交通大学本部,交大滞留在上海的部分改称上海分校。8月中旬,已经无法维持的交大上海分校被汪伪政府“教育部”接管,包括黄叔培、钱迺桢(钱乃桢)、姜长英在内的大批教师因此辞职,交大航空工程门就此停办。 1941年7月2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兼交通部技术人员训练所副所长吴保丰奉命调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他认为交通大学应该同时培养陆海空三方面的技术人才。不久,吴保丰询问讲授物理课的航空工程博士曹鹤荪:“如果办起一个航空系来有没有困难?”曹鹤荪回答:“困难当然有,但教师是最主要的,有了教师,其他事情就好办了。请教师的事情我可以负责。”[1]在解决师资问题后,吴保丰说服教育部原则上同意交大重庆分校创办航空工程系。因为教育部不肯提供筹办经费和设备费,吴保丰只得求助于航空委员会。1942年3月18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呈报航空委员会,表示准备在下年度开办航空工程系,希望航空委员会每月补助2万元,并准许毕业生在暑期到各附属工厂实习。当时国内只有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工学院设有航空工程系,而战时空军正急需大量技术人才,航空委员会因此很快就同意了交大的请求。5月25日,航空委员会回函交通大学重庆分校,表示愿意支持对方开办航空工程系,但是按照规定只能每班每年补助2万元,还同意该系毕业生参照已有规定到其附属工厂实习[12]。6月2日,交大重庆分校第三次教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航空工程系的各级课程标准。 1942年6月9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呈文教育部:“航空事业为近代国家建国之要素,本校上海总校原设航空工程系,历年造就此项人才甚多,故本分校拟于下半年增设航空工程系,请求准予备案,并在筹备之初拨经常费每班每年二万元,该系拟由机械系曹鹤荪教授主持。”([13],页324)7月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致函吴保丰:“贵分校呈请增设航空工程学系一节已为转陈核准。”[14]7月9日,交大重庆分校贴出布告,正式宣布将在下学年度增设航空工程系,并已上报教育部备案。同年8月,交通大学本部在重庆九龙坡成立,由吴保丰代理校长,曹鹤荪担任航空工程系代理系主任。不久之后,曹鹤荪被任命为系主任。在1944年春曹鹤荪奉命赴美国和加拿大考察航空建设与航空教育后,季文美担任交大航空工程系代理系主任。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成立于1937年,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和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都成立于1938年,交大航空工程系的成立时间排在第四个。 2 课程设置日趋完善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历届学制皆为四年制本科。交通大学自动工程门飞机组和航空工程门一、二年级的课程以基础课为主,设有物理、普通化学、工程化学、分析化学、微积分、微分方程、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国文、英文、图形几何、机械制图、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工程设备、机械实用设计、机械原理画、工程材料、电机工程概况、测量、工场实习、木工实习、金工实习、体育等课程。三年级以机械工程方面的课程为主,并在第二学期开设空气动力学课程。如1937年时三年级的课程包括热力工程、机械工程实验、电机工程、电机工程实验、结构原理、水力学、经济学、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高级金工学、空气动力学。四年级全是航空工程方面的课程。如1937年时四年级的课程包括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飞机设计、飞机保养、飞机场设计、螺旋桨设计、风洞实验、航空材料、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设计、飞机发动机实验、内燃机、机械工程实验、专家演讲、毕业设计[11]。1940年,交大航空工程门增加了航空测量、飞机仪表等课程。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成立后,该系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与交大其他工科各系相同,包括国文、英文、微积分、物理、物理实验、化学、化学实验、画法几何、工程画、工场实习等课程。与航空工程门相比,航空工程系的专业课程开设时间提前到二年级第二学期。如1943年时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包括微分方程、物理、应用力学、工业化学、工业化学实验、高等机械画、经济学、工场实习、流体力学等,第二学期的课程包括工场实习、工程数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航空工程等。三年级以基础技术课与航空工程专业课并重,前者主要在第一学期,后者主要在第二学期。如1943年时三年级课程包括工程材料、材料实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制图、电工学、电工实验、内燃机、应用空气动力学、金相学、飞行力学、飞机发动机、飞机结构学、飞机性能设计、飞机实习、发动机实习、德文。四年级课程分为飞机结构、空气动力学和飞机发动机三组,学生自选一组学习。如1943年时四年级课程包括航空仪器、航空仪器实习、空气动力学、风洞实习、专题讨论、飞机发动机、飞机结构学、飞机实习、发动机实习、飞机结构设计、飞机发动机设计、空军军械学、工业管理、气象学、高等结构、机动力学、弹道学、德文、论文等[15]。交大航空工程系因为没有开展研究生教育,所以在本科四年级增设了部分研究生课程。 在曹鹤荪主持下,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教育理念,非常强调“学以致用”。他继承交大注重基础训练的传统,牢牢抓住数学与力学两条线。曹鹤荪把“微分方程”从原来交大机械工程系二年级两学期每周2小时,压缩到每周3小时一学期讲完。虽然授课时间减少,但是教学要求提高,加强了偏微分方程的内容。他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增设“工程数学”这门新课程,内容包括矢量、矩阵、复变函数的保角变换、拉式变换等。在“应用力学”中,曹鹤荪削减了与“物理”重复的部分,加强了哥氏加速度和分析力学的内容。鉴于航空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他鼓励航空工程系教师逐年编写补充教材,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3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抗战时期,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以留学欧美的青年教师为主体。1931年10月至1935年8月,在交通大学负责讲授航空工程课程的曾桐、郑日孚、王成志都曾留学美国。曾桐,1925年获得交通部南洋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27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27年至1929年受聘于美国马丁飞机制造公司,担任飞机设计师;1929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军校航空队和中央航空学校工作,任航空工程教授;1931年至1934年受聘于交通大学,任航空工程教授。郑日孚,美国俄亥俄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爱荷华大学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回国后于1931年夏被交通大学聘为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不久升为副教授。王成志,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得哈佛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1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8月进入西点军校,1922年8月毕业;回国后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两度任教于交通大学。 1935年8月至1942年8月,在交通大学负责讲授航空工程课程的马翼周、姜长英和骆来侠也曾留学美国。马翼周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于1933年获得密西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航空学校工作。1935年,他受钱昌祚委派到交通大学协助筹设航空工程学系。姜长英于1929年获得底特律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东北航空军司令部、北平南苑航空学校、军政部航空署、中央航空学校任职,于1936年2月应马翼周之邀来交大任教。1934年3月20日,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四年级本科生骆来侠致函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自荐毕业后来交大讲授航空工程课程。因为交大当时尚未设立航空工程专业,黎照寰只能婉言谢绝。同年夏,骆来侠在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回国,担任中国航空公司工程师。1936年,他被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聘为航空工程兼职讲师。 交大航空工程系成立后,教师队伍不断壮大。1943年5月26日,交大航空工程系教师有教授曹鹤荪、季文美、许玉赞,副教授马明德,助教吴礼义、刘庚麟,共6人[16]。1944年12月,交大航空工程系教师有教授季文美、曹鹤荪、许玉赞、马明德、岳劼毅、杨彭基,副教授伍仲奇,助教贾日升、徐春祥、袁锡、何庆芝、陆天瑜,共12人[17]。曹鹤荪、季文美和许玉赞都于1936年获得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航空工程博士学位。曹鹤荪回国后任空军机械学校基本学术组长兼高级机械班教官,1940年应邀参与组建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季文美回国后历任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工程师和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支配课长、厂长佐理等职,1942年应曹鹤荪之邀回到交大任教。许玉赞回国后历任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云南昆明电工厂、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师和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1942年应曹鹤荪之邀回到交大任教。马明德1938年毕业于交大航空工程门,1939年获得密西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师、贵州大定发动机厂技士。1942年10月,他在原同事许玉赞的推荐下回到交大任副教授,后升任教授。岳劼毅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36年10月至1938年6月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1938年9月至1939年8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回国后曾在西北工学院和武汉大学任教,1943年9月至1945年2月在交大任教。杨彭基1939年获得比利时列日大学航空工程学士学位,1940年回国后历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师、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副教授、成都滑翔机制造厂厂长,1944年秋应邀到交大任教。 4 教学器材逐渐齐全 航空工程教育非常强调工程实践,因而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齐全的教学器材。在决定资助交大筹设航空工程学系后,航空委员会于1935年3月饬令上海航空工厂拨赠交大三台废旧发动机。1935年4月,交通大学制定计划,拟花费11.8万元添置航空工程实验器材,包括建设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内含1座直径1.5米的风洞、测力器、飞机小模型、小车床和其他仪器)、发动机实验室(内含1台600马力飞机发动机、1台变压内燃机、各种化油器、滑油实验机等)、结构实验室(内含翼骨实验机、各种磅秤、铅球袋等)、陈列室(内含各种飞机和发动机模型及零件)[18]。交大航空工程门的教学器材在“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已有相当基础,但是在日军占领上海后损失惨重。交大航空工程门在迁入上海法租界后设法补充了部分教学器材。 1942年3月18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致函航空委员会,请求拨赠航空教学器材。5月25日,航空委员会回函交大重庆分校,同意拨赠12项器材(1.木制飞机1架,2.金属飞机1架,3.水上浮筒1副,4.废降落伞1具,5.发动机架1具,6.螺旋桨2具,7.发动机2具,8.汽化器2具,9.磁电机、起动机、增压器,10.各式仪表,11.英国海斯照相枪1挺,12.马可尼AD64B接收机及AD63B发讯机1整套)[12]。航空委员会后来又拨赠报废飞机1架、滑翔机1架、发动机1台、机关枪6挺、炸弹引信8种。1943年6月2日,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致函交大代理校长吴保丰,表示支持交大增设航空工程系,已核定拨补经费和器材等。经过向航空委员会及其下属各工厂、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多次征募,交大航空工程系的教学器材逐渐齐全。至1943年底,交大航空工程系先后建成了发动机实习室、飞机结构实习室、仪表及无线电实习室、空军军械实习室。 1944年9月24日,航空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表示愿意赠送飞机发动机及零件1套作为学校教学实验使用,附《航空委员会白市驿第四飞机修理厂拨交国立交通大学实习器材清册》1份。交大航空工程系委派季文美教授按照清册接收:电动始动机、无线电定向器、螺旋桨变距油压调节器、起落架油压减震器、活塞、手刹车等共计24件([13],页342)。1945年1月11日,交通大学致函航空委员会机械处,请求拨赠1架E-16双座教练机及其他零料用于学生实习。同年2月,航空委员会机械处决定由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拨赠E-16飞机,由第一航空器材总库负责拨赠银松等零料。交大因故推迟到4月下旬才将飞机运回。 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实验中最常用的设备。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早在1936年就建成了比较先进的回流式风洞,而交通大学始终未能建成类似的风洞。1944年8月21日,交通大学致函航空委员会,请求对方饬令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为交大承制一具直径2米的直流式烟风洞供教学用,同时感谢航空委员会向交大航空工程系资助办学经费并拨赠各种教学器材[19]。9月1日,航空委员会回函交通大学,同意所请,并让交大直接联系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经过沟通,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从10月起为交大代制烟风洞。烟风洞的制作在11月中旬因为缺乏部分材料而不得不停滞。11月21日,交通大学致函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请求拨借制作烟风洞所需的部分材料。在解决材料短缺问题后,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于1945年1月将制作完成的烟风洞运至交大。这座简陋的烟风洞虽然缺乏科研价值,但是能够基本满足交大航空工程系的本科实验教学需求。 除航空委员会多次向交通大学拨赠航空工程教学器材外,交通部也向交通大学主动伸出援手。1944年11月20日,交通部政务次长兼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徐恩曾(3)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吴兴人,1941年至1945年1月任交通部次长,1942年4月至1945年4月任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致函交大代理校长、老同学吴保丰,表示中国航空公司准备向交大赠送1套飞机发动机及零件供学生实习用。函述:“贵校设有航空工程系,对于航空工程实习器材想必需要补充。兹据敝公司李总经理(4)李吉辰,1943年8月至1945年2月任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称,公司存渝飞机发动机及零件等一套可作学校实验器材。敝公司谊切同舟,愿申芹献,拟将该项机件奉赠。”[20]11月25日,吴保丰分别回函徐恩曾和中国航空公司表示感谢,并请中国航空公司派便车将上述器材送到交大。因为教学急需该飞机发动机,交大航空工程系在12月上旬派贾日升前往中国航空公司领取上述器材。 5 育人成果成绩斐然 赴海外留学深造是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人才成长的重要途经。1933年,清华大学录取的航空门留美公费生共有3人,其中顾光复、刘史瓒是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林同骅来自交大唐山分校。1934年,清华大学录取的航空门留美公费生是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钱学森。同年,航空委员会委托教育部考取25名留欧公费生赴意大利学习航空工程,其中交大毕业生有13人: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丁履德、陆履坦和电机工程学院毕业生曹鹤荪、季文美、陈再安、赵元良、唐勋治;1933届电机工程学院毕业生王宏基、张丹;1932届电机工程学院毕业生丁世雄和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许玉赞;1931届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叶蕴莹;另有刁一湖的毕业年份和专业待考。1935年和1936年,清华大学录取的航空门留美公费生分别是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钱学榘和程嘉垕。1935年,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林士谔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广东省赴美公派留学考试,被派往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深造。 在1935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工程门设立飞机组时,机械工程学院其他专业的12名学生转入飞机组,并于1936年成为交大航空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从1936年到1942年,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共有72名毕业生。1942年,交大航空工程系在按教育部规定由全国统一招收30名一年级学生外,还计划自行招收二年级转学生。教育部最初不同意该计划。10月1日,交通大学致函教育部,请求增设航空工程系二年级以满足实际需求。函述:“教育部核准设立航空系之初,多数学生纷纷请求转入该系二年级,最近请求为数更多,而航空系一年级课程与机、电各系完全相同。学生迫切要求修习航空,拟应增设二年级班次。此亦应时代需求,同本校筹设总校充实内部精神复合,且沪校原有航空门,内迁学生亦不乏此门,报到后也有事实需要。”[21]11月2日,教育部回函交通大学,同意增设航空工程系二年级班次。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二年级的13名学生随后自愿转入航空工程系就读,其中8人于1945年毕业(表1)。 1943年8月,交大航空工程系招收了1个班28名学生[22]。1944年8月,交大航空工程系根据航空委员会的扩招要求,招收了2个班78名学生([13],页342)。11月7日,航空委员会下令征召航空、机械、电机、土木四系毕业生150—200人入空军机械学校高级训练班受训,交大随即号召学生报名。至11月24日,交大航空工程系共有7人响应号召。航空委员会对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非常满意,专门针对航空工程系设立了奖学金。1945年3月28日,航空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在贵校招收之新生学科成绩均甚优良,并能遵守纪律,实为不可多得,足见贵校训练有素。”([13],页352)6月13日,航空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为鼓励学习航空工程,奖励成绩优良、家境清寒的学生,汇上补助费10万元,并附上航委会与交通大学合作办法实施细则及奖学金暂行办法各1份。”([13],页353) 表1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人数(1936—1945年)[3]毕业年份毕业生人数毕业年份毕业生人数193612194110193710194271938111943无1939141944无1940819458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在抗战时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徐昌裕曾任航空部副部长;许锡缵曾任航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兼副厂长;王裕齐、厉声林曾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黄志千曾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周广诚、王培生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马明德曾任交通大学教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谈镐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声求1944年在美国旧金山创办“中国飞机制造厂”,后转向航天科技研究;郑衍杲、郑际睿、李定夏、曾球藩曾任南京航空学院教授;王启德曾任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杜庆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维政曾任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李艮同曾任上海机床厂总工程师;卞荫贵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航天部207所和701所研究员;庄逢甘曾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航天部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吴耀祖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并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郑显基曾任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并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马龙章曾任沈阳滑翔机制造厂副总工程师。 6 办学特点与办学经验 抗战期间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北洋工学院(西北工学院)、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有四点相似之处:一是都以本校机械工程系(学院)为办学基础;二是都以赴欧美留学归来的青年教师为教学骨干;三是都参考欧美大学航空工程系的课程与教材;四是都以支援国防建设为主要目的。与此同时,它们还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清华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科研成果最多,中央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毕业生最多,北洋工学院最早招收航空工程专业一年级新生,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专业方向设置最全。当时欧美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通常有三个专业方向:飞机结构、空气动力学、飞机发动机。交大航空工程系分了上述三个专业方向,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只分了飞机结构和飞机发动机两个专业方向,而中央大学和西北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没有分专业方向。这是因为交大航空工程系不仅师资力量较强,而且继承了交大工程教育“先博而后约”的传统。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交通大学在开展航空工程教育方面获得的资助比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和武汉大学少,但是办学成效明显强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始终没能建成航空工程专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交通大学因为没能内迁,后来组建航空工程系时不得不另起炉灶、白手起家。面对诸多不利条件,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可观的成就,除了得益于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教学传统外,还有以下两条办学经验: (1)与军方保持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急需航空工程技术人才,所以一直支持各大学开展航空工程教育。在增设航空工程系的问题上,无论是在上海时期,还是在重庆时期,交通大学从军方获得的支持远大于从铁道部和教育部获得的支持。航空委员会不仅是交通大学开展航空工程教育最主要的办学经费提供者,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器材提供者。与此同时,军方对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资助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大批交大航空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加入空军。在上海沦陷后的1939年,14名交大航空工程门毕业生中,除了胡声求自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外,谈镐生、曹克恭、郑衍杲、喻诚正、庞心正、郑际睿、王志望、陶式玉、王培生、张凤仪、李永嘉、潘昌运、王守之13人都辗转前往位于成都的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受训[23]。在抗战后期,交大航空工程系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中断学业从军,以优异的表现赢得航空委员会的好评。 (2)积极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在筹设航空工程专业时期,交大师生就利用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开展现场教学。在正式设立航空工程专业后,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师生不仅借用本校其他工程专业的实验室,还借用中央大学的风洞实验室。由于交通大学重庆总校实验设备简陋欠缺,很多实验课不能按时进行,学校便利用暑假商借其他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为学生补上实验课。1944年暑期,交大航空工程系一年级借用重庆大学的物理实验室补物理实验。在航空委员会的安排下,交大航空工程系学生利用暑期进入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和空军机械学校实习工厂实习。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先后聘请多位校外专家兼职讲授航空工程课程。1942年12月15日,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召开系务会议,讨论决定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出席这次会议的人员除校内的曹鹤荪、季文美、马明德、许玉赞外,还有时任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员的弹道专家张述祖[24]。交大航空工程系教师广泛搜集国外科技期刊和书报中的最新资料,经过精心整理和加工,编写出部分课程教材。1944年9月,代理系主任季文美专门前往国防研究院借阅图书期刊。 1 曹鹤荪. 母校航空系十年(1942—1952)回忆[A]. 交大校友编辑委员会. 交大校友[C].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7. 93. 2 马翼周. 创立航空工程门的回忆[J]. 航空史研究, 1994, (1): 69—70. 3 姜长英. 回忆上海交大航空门和毕业生名单[J]. 航空史研究, 1997, (3): 61—62. 4 牛杰.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航空教育的发展[D].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5 陈月儿.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6 佚名. 本校筹划航空科——拟聘专门人才设计[N]. 交通大学日刊, 1929- 03- 26: 2. 7 龙锋, 张江义, 姚勇, 王志刚. 20世纪30年代初国防设计委员会资助大学发展航空教育函电选[J]. 民国档案, 2016, (3): 4—15. 8 黎照寰. 送航空工程门计划书请代递蒋委员长[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军政部航空署和国防设计委员会筹建航空工程系等[R]. 1933年12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0797- 2. 9 王世杰. 案准交通大学添设航空工程系[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教育部、国防设计委员会关于指定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交通大学成立航空工程系的公函[R]. 1934年11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3404- 1. 10 黎照寰. 请将拟增航空工程系设备计划及预算编送航空委员会审查[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筹建航空系计划、课程、经费、设备等[R]. 1935年3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0818- 1. 11 黎照寰. 呈送航空工程研究班调查表[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送航空委员会和航空工程研究班调查表等[R]. 1937年3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0392- 1. 12 航空委员会. 为请补助航空工程系经费设备案检附办法及器材单复请查照办理[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征募捐赠仪器设备联系文件[R]. 1942年5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2651- 6. 13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上卷)[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14 吴俊升. 贵校增设航空系已为转呈核准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大校长来往函件[R]. 1942年7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3- 117- 32. 15 王宗光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史(第四卷)[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152—153. 16 吴保丰. 本校航空系教授姓名履历[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通大学教职员名册及动态月报表[R]. 1943年5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2- 164- 56. 17 佚名. 交大教职员统计报表[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通大学教职员统计报表[R]. 1944年12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LS2- 147- 18. 18 曾仲鸣. 关于交通大学筹建航空工程学系计划书及经费落实等多项事宜的公函[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教育部、国防设计委员会关于指定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交通大学成立航空工程系的公函[R]. 1935年4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3404- 2. 19 季文美. 为本校拟添置烟风洞一具函请转饬南川厂承制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民国航委会赠送E- 16飞机一架及各项机件事和交大的来往函件[R]. 1944年8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3- 130- 16. 20 徐恩曾. 为中航公司拟拨赠飞机发动机等件请派员接洽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民国航委会赠送E- 16飞机一架及各项机件事和交大的来往函件[R]. 1944年11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3- 130- 5. 21 吴保丰. 为请示增设航空系二年级以应事实需要仰升核示转遵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筹设航空系计划、课程及向航委会联系补助经费合作办法等文件[R]. 1942年10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2725- 3. 22 佚名. 三十二年度航空系一年级生名单[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通大学学生名册(重庆)[R]. 1943年8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2- 454- 99. 23 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编. 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二卷)[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6. 332. 24 曹鹤荪. 航空工程系系务会议记录[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各种会议记录[R]. 1942年12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2745- 2. 交通大学(以下或简称“交大”)是中国最早开展航空工程教育的高校之一。交大1931年开设航空工程选修课,1935年在自动工程门设立飞机组,1936年设立航空工程门,1942年设立航空工程系。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三校航空工程系在南京合并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到西安,并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在21年的航空工程教育办学历程中,交通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飞机设计师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为中国航空航天教学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交大航空工程教育的部分创建者先后撰文回忆往事[1—3],但是涉及的时间段并不完整,视角也不全面。姜长英撰写的《中国航空史》简单回顾了交大航空工程教育的历史,并介绍了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在1936年和1947年的部分课程设置。牛杰在硕士论文[4]中介绍交大航空工程教育史时主要参考姜长英的专著,并增加了少量内容。陈月儿在硕士论文[5]中梳理交大航空工程教育史时存在若干史实错误。本文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详细考察交大航空工程教育在抗战期间创建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交大航空工程教育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点,总结其值得当代航空工程教育借鉴的办学经验。1 从航空工程门到航空工程系1907年,交通大学停办商务专科,设立铁路专科,实现办学方向从商科转为工科的重大转变,并成为交大高等工程教育的发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经费相对充裕,交通大学确立了以工科为重点、理科为基础、兼重管理的学科建设思路。交大在1928年将机械科、电机科分别扩充为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并在次年恢复了中断8年的土木专业,建成土木工程学院。这一切为交通大学在上世纪30年代初开展航空工程教育奠定了必要的学科基础。1.1 开设航空工程选修课为实现孙中山“航空救国”的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后开始发展各项航空事业。1928年8月1日,全国民用航空联席会议开幕。同年11月,军政部航空署(1)军政部航空署于1934年5月扩大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成立。1929年3月,交通大学依托实力雄厚的机械工程学院,开始筹划设立航空工程专业。3月26日的《交通大学日刊》报道:“日前特邀现任铁道部技正庐维溥先生到校参观,查庐先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专习航空与造船二科,均有特别研究,兴味特浓,且庐先生对于本校,感情素厚,此番到校参观之后,益信本校之办理较为认真。本校当局欲搜罗人才计,并拟添设航空一项,苦无相当人才与计划。现悉庐先生精于此技,特恳允为本校设计一切,闻经商量结果,庐先生已有允意。”[6]1930年10月28日,铁道部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孙科在黎照寰继任校长宣誓就职仪式上指出,交通大学作为研究交通的专门学府没有汽车和航空方面的教育是欠完备的,应该尽快设立汽车和飞机专业。1931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航空会议,政府官员和航空学者共同讨论规划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在多达210件的提案中,关于培育航空人才的提案最多,达37件。航空专家聂开一提出的“呈请政府于国内著名各大学设立航空专科案”因为切实可行,得到代表们一致通过。不久之后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使交大师生深受刺激,交通大学随即从10月起在机械工程学院开设针对大四学生的航空、航海、兵工选修课,先后聘请郑日孚、曾桐、王成志、维斯曼等中外教师讲授航空工程课程。11月9日,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选修航空工程课程的同学在郑日孚副教授带领下,参观位于虹桥机场的军政部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仔细查看飞机各部分的构造以及修理方法。1932年9月4日,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与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会商,拟筹办航空工程班,培植工程人才,为将来自造飞机做准备。这个计划后来因为双方意见分歧较大而被搁置。1.2 设立航空工程门1933年10月13日,航空署钱昌祚处长在致国防设计委员会(2)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于1935年4月扩大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秘书厅的意见书中指出:“查航空工程为当务之急,而军事机关因缺乏教育设备,未能即为举办,殊有遗憾。环顾全国各工科大学中,北平大学工学院、中央大学工学院、交通大学及湖南大学先后俱曾在机械工程学系中增设航空工程一课,每星期约三四小时,一学期或一年完毕,俱因缺乏设备及固定之人选,未有显著成绩。”[7]他建议国防设计委员会在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中选择一所设立航空学系讲座。交通大学闻讯后主动向航空署提出资助创办航空工程门的申请。1933年12月19日,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致函航空署陈庆云,呈送航空工程门计划书并请代为送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函述:“因鉴于航空工程之重要,拟于机械工程学院内添设航空工程一门,以期造就专才为国效用藉酬。”[8]黎照寰表示,交大早就准备设立航空工程门,但因缺乏经费未能实现。1934年10月8日下午,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派朱霖科长、意大利顾问格兰德会同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到国防设计委员会开会讨论资助高校开办航空工程教育的办法。会议指定中央大学设立航空工程学系,其第一年设备及经常费用给予补助30万元;指定武汉大学及交通大学筹备设立航空工程学系,其第一年设备及经常费用分别给予补助5万元[9]。12月10日,航空委员会第四处处长钱昌祚和国防设计委员会专员任国常代表航空委员会、国防设计委员会和教育部来到交通大学考察,为筹设交大航空工程学系进行评估。在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胡端行的陪同下,钱昌祚和任国常参观了交大金工、土木、锻铸工、机械、水力、电机、汽车、材料各实验室及原动力厂。钱昌祚和任国常的调查意见是:交通大学本年度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选修汽车工程的学生很多,如果尽快增加航空发动机及其实验设备,并增设学程,就很容易出成果[7]。1935年2月24日,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和国防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钱昌照致函蒋介石,表示国防设计委员会与航空委员会及教育部决定第一年补助交通大学5万元,分两期拨给,用于筹备设立航空工程学系。3月9日,国防设计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告知补助交大筹设航空工程学系的具体方案和相关要求[10]。4月12日,交通大学第八次教务会议决议通过机械工程学院添设自动工程门飞机组计划书。4月26日,资源委员会致函铁道部,介绍了补助交通大学5万元用于筹备设立航空工程学系的来龙去脉,并要求交大从本校经费中提取相当款项用于添置航空工程设备。4月27日和29日,铁道部先后致函资源委员会和教育部,表示赞成交大添办航空工程学系,但是交大作为铁道部直属高校自筹经费存在困难,很可能需要中央追加预算。7月10日,航空委员会致函资源委员会,告知对方本会决定先补助交通大学2万元。1935年9月4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门改为自动工程门,分甲、乙两组,甲组为汽车,乙组为飞机。清华大学在1934年设立航空工程专业,而中央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在1935年设立航空工程专业,因此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设立航空工程专业的四所大学之一。交通大学最初从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上学期选取学生转入飞机组,从1936年起改为从三年级下学期选取学生转入飞机组。1936年4月,航空委员会拨付交通大学筹设航空工程学系第二期补助费3万元。8月8日,交大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工程门乙组独立为航空工程门。至1937年3月,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经费收入包括航空委员会拨款5万元和本校拨款6万元,支出包括仪器设备费约3.77万元、实习实验费0.4万元、薪金2.5万元、自动机工程实验室建设费2万元[11]。1.3 设立航空工程系1937年8月1日,交通大学由铁道部移交教育部直辖,机械工程学院和电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都改称系,合并为工学院。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徐家汇一带,交通大学只能迁入法租界勉强维持办学。因为抗战时期后方急需培养建设人才,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于1940年11月18日在小龙坎正式开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滞留在上海的交通大学经费逐渐断绝,并受到日军和汪伪政府的步步紧逼。眼看交大在上海难以保全,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2年8月3日发出训令,在重庆九龙坡成立交通大学本部,交大滞留在上海的部分改称上海分校。8月中旬,已经无法维持的交大上海分校被汪伪政府“教育部”接管,包括黄叔培、钱迺桢(钱乃桢)、姜长英在内的大批教师因此辞职,交大航空工程门就此停办。1941年7月2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兼交通部技术人员训练所副所长吴保丰奉命调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他认为交通大学应该同时培养陆海空三方面的技术人才。不久,吴保丰询问讲授物理课的航空工程博士曹鹤荪:“如果办起一个航空系来有没有困难?”曹鹤荪回答:“困难当然有,但教师是最主要的,有了教师,其他事情就好办了。请教师的事情我可以负责。”[1]在解决师资问题后,吴保丰说服教育部原则上同意交大重庆分校创办航空工程系。因为教育部不肯提供筹办经费和设备费,吴保丰只得求助于航空委员会。1942年3月18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呈报航空委员会,表示准备在下年度开办航空工程系,希望航空委员会每月补助2万元,并准许毕业生在暑期到各附属工厂实习。当时国内只有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西北工学院设有航空工程系,而战时空军正急需大量技术人才,航空委员会因此很快就同意了交大的请求。5月25日,航空委员会回函交通大学重庆分校,表示愿意支持对方开办航空工程系,但是按照规定只能每班每年补助2万元,还同意该系毕业生参照已有规定到其附属工厂实习[12]。6月2日,交大重庆分校第三次教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航空工程系的各级课程标准。1942年6月9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呈文教育部:“航空事业为近代国家建国之要素,本校上海总校原设航空工程系,历年造就此项人才甚多,故本分校拟于下半年增设航空工程系,请求准予备案,并在筹备之初拨经常费每班每年二万元,该系拟由机械系曹鹤荪教授主持。”([13],页324)7月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致函吴保丰:“贵分校呈请增设航空工程学系一节已为转陈核准。”[14]7月9日,交大重庆分校贴出布告,正式宣布将在下学年度增设航空工程系,并已上报教育部备案。同年8月,交通大学本部在重庆九龙坡成立,由吴保丰代理校长,曹鹤荪担任航空工程系代理系主任。不久之后,曹鹤荪被任命为系主任。在1944年春曹鹤荪奉命赴美国和加拿大考察航空建设与航空教育后,季文美担任交大航空工程系代理系主任。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成立于1937年,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和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都成立于1938年,交大航空工程系的成立时间排在第四个。2 课程设置日趋完善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历届学制皆为四年制本科。交通大学自动工程门飞机组和航空工程门一、二年级的课程以基础课为主,设有物理、普通化学、工程化学、分析化学、微积分、微分方程、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国文、英文、图形几何、机械制图、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工程设备、机械实用设计、机械原理画、工程材料、电机工程概况、测量、工场实习、木工实习、金工实习、体育等课程。三年级以机械工程方面的课程为主,并在第二学期开设空气动力学课程。如1937年时三年级的课程包括热力工程、机械工程实验、电机工程、电机工程实验、结构原理、水力学、经济学、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高级金工学、空气动力学。四年级全是航空工程方面的课程。如1937年时四年级的课程包括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飞机设计、飞机保养、飞机场设计、螺旋桨设计、风洞实验、航空材料、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设计、飞机发动机实验、内燃机、机械工程实验、专家演讲、毕业设计[11]。1940年,交大航空工程门增加了航空测量、飞机仪表等课程。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成立后,该系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与交大其他工科各系相同,包括国文、英文、微积分、物理、物理实验、化学、化学实验、画法几何、工程画、工场实习等课程。与航空工程门相比,航空工程系的专业课程开设时间提前到二年级第二学期。如1943年时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包括微分方程、物理、应用力学、工业化学、工业化学实验、高等机械画、经济学、工场实习、流体力学等,第二学期的课程包括工场实习、工程数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航空工程等。三年级以基础技术课与航空工程专业课并重,前者主要在第一学期,后者主要在第二学期。如1943年时三年级课程包括工程材料、材料实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制图、电工学、电工实验、内燃机、应用空气动力学、金相学、飞行力学、飞机发动机、飞机结构学、飞机性能设计、飞机实习、发动机实习、德文。四年级课程分为飞机结构、空气动力学和飞机发动机三组,学生自选一组学习。如1943年时四年级课程包括航空仪器、航空仪器实习、空气动力学、风洞实习、专题讨论、飞机发动机、飞机结构学、飞机实习、发动机实习、飞机结构设计、飞机发动机设计、空军军械学、工业管理、气象学、高等结构、机动力学、弹道学、德文、论文等[15]。交大航空工程系因为没有开展研究生教育,所以在本科四年级增设了部分研究生课程。在曹鹤荪主持下,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教育理念,非常强调“学以致用”。他继承交大注重基础训练的传统,牢牢抓住数学与力学两条线。曹鹤荪把“微分方程”从原来交大机械工程系二年级两学期每周2小时,压缩到每周3小时一学期讲完。虽然授课时间减少,但是教学要求提高,加强了偏微分方程的内容。他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增设“工程数学”这门新课程,内容包括矢量、矩阵、复变函数的保角变换、拉式变换等。在“应用力学”中,曹鹤荪削减了与“物理”重复的部分,加强了哥氏加速度和分析力学的内容。鉴于航空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他鼓励航空工程系教师逐年编写补充教材,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3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抗战时期,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以留学欧美的青年教师为主体。1931年10月至1935年8月,在交通大学负责讲授航空工程课程的曾桐、郑日孚、王成志都曾留学美国。曾桐,1925年获得交通部南洋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27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27年至1929年受聘于美国马丁飞机制造公司,担任飞机设计师;1929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军校航空队和中央航空学校工作,任航空工程教授;1931年至1934年受聘于交通大学,任航空工程教授。郑日孚,美国俄亥俄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爱荷华大学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回国后于1931年夏被交通大学聘为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不久升为副教授。王成志,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得哈佛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1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8月进入西点军校,1922年8月毕业;回国后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两度任教于交通大学。1935年8月至1942年8月,在交通大学负责讲授航空工程课程的马翼周、姜长英和骆来侠也曾留学美国。马翼周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于1933年获得密西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航空学校工作。1935年,他受钱昌祚委派到交通大学协助筹设航空工程学系。姜长英于1929年获得底特律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东北航空军司令部、北平南苑航空学校、军政部航空署、中央航空学校任职,于1936年2月应马翼周之邀来交大任教。1934年3月20日,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四年级本科生骆来侠致函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自荐毕业后来交大讲授航空工程课程。因为交大当时尚未设立航空工程专业,黎照寰只能婉言谢绝。同年夏,骆来侠在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回国,担任中国航空公司工程师。1936年,他被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聘为航空工程兼职讲师。交大航空工程系成立后,教师队伍不断壮大。1943年5月26日,交大航空工程系教师有教授曹鹤荪、季文美、许玉赞,副教授马明德,助教吴礼义、刘庚麟,共6人[16]。1944年12月,交大航空工程系教师有教授季文美、曹鹤荪、许玉赞、马明德、岳劼毅、杨彭基,副教授伍仲奇,助教贾日升、徐春祥、袁锡、何庆芝、陆天瑜,共12人[17]。曹鹤荪、季文美和许玉赞都于1936年获得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航空工程博士学位。曹鹤荪回国后任空军机械学校基本学术组长兼高级机械班教官,1940年应邀参与组建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季文美回国后历任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工程师和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支配课长、厂长佐理等职,1942年应曹鹤荪之邀回到交大任教。许玉赞回国后历任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云南昆明电工厂、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师和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教授,1942年应曹鹤荪之邀回到交大任教。马明德1938年毕业于交大航空工程门,1939年获得密西根大学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师、贵州大定发动机厂技士。1942年10月,他在原同事许玉赞的推荐下回到交大任副教授,后升任教授。岳劼毅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36年10月至1938年6月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1938年9月至1939年8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回国后曾在西北工学院和武汉大学任教,1943年9月至1945年2月在交大任教。杨彭基1939年获得比利时列日大学航空工程学士学位,1940年回国后历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师、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副教授、成都滑翔机制造厂厂长,1944年秋应邀到交大任教。4 教学器材逐渐齐全航空工程教育非常强调工程实践,因而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齐全的教学器材。在决定资助交大筹设航空工程学系后,航空委员会于1935年3月饬令上海航空工厂拨赠交大三台废旧发动机。1935年4月,交通大学制定计划,拟花费11.8万元添置航空工程实验器材,包括建设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内含1座直径1.5米的风洞、测力器、飞机小模型、小车床和其他仪器)、发动机实验室(内含1台600马力飞机发动机、1台变压内燃机、各种化油器、滑油实验机等)、结构实验室(内含翼骨实验机、各种磅秤、铅球袋等)、陈列室(内含各种飞机和发动机模型及零件)[18]。交大航空工程门的教学器材在“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已有相当基础,但是在日军占领上海后损失惨重。交大航空工程门在迁入上海法租界后设法补充了部分教学器材。1942年3月18日,交通大学重庆分校致函航空委员会,请求拨赠航空教学器材。5月25日,航空委员会回函交大重庆分校,同意拨赠12项器材(1.木制飞机1架,2.金属飞机1架,3.水上浮筒1副,4.废降落伞1具,5.发动机架1具,6.螺旋桨2具,7.发动机2具,8.汽化器2具,9.磁电机、起动机、增压器,10.各式仪表,11.英国海斯照相枪1挺,12.马可尼AD64B接收机及AD63B发讯机1整套)[12]。航空委员会后来又拨赠报废飞机1架、滑翔机1架、发动机1台、机关枪6挺、炸弹引信8种。1943年6月2日,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致函交大代理校长吴保丰,表示支持交大增设航空工程系,已核定拨补经费和器材等。经过向航空委员会及其下属各工厂、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多次征募,交大航空工程系的教学器材逐渐齐全。至1943年底,交大航空工程系先后建成了发动机实习室、飞机结构实习室、仪表及无线电实习室、空军军械实习室。1944年9月24日,航空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表示愿意赠送飞机发动机及零件1套作为学校教学实验使用,附《航空委员会白市驿第四飞机修理厂拨交国立交通大学实习器材清册》1份。交大航空工程系委派季文美教授按照清册接收:电动始动机、无线电定向器、螺旋桨变距油压调节器、起落架油压减震器、活塞、手刹车等共计24件([13],页342)。1945年1月11日,交通大学致函航空委员会机械处,请求拨赠1架E-16双座教练机及其他零料用于学生实习。同年2月,航空委员会机械处决定由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拨赠E-16飞机,由第一航空器材总库负责拨赠银松等零料。交大因故推迟到4月下旬才将飞机运回。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实验中最常用的设备。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早在1936年就建成了比较先进的回流式风洞,而交通大学始终未能建成类似的风洞。1944年8月21日,交通大学致函航空委员会,请求对方饬令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为交大承制一具直径2米的直流式烟风洞供教学用,同时感谢航空委员会向交大航空工程系资助办学经费并拨赠各种教学器材[19]。9月1日,航空委员会回函交通大学,同意所请,并让交大直接联系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经过沟通,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从10月起为交大代制烟风洞。烟风洞的制作在11月中旬因为缺乏部分材料而不得不停滞。11月21日,交通大学致函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请求拨借制作烟风洞所需的部分材料。在解决材料短缺问题后,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于1945年1月将制作完成的烟风洞运至交大。这座简陋的烟风洞虽然缺乏科研价值,但是能够基本满足交大航空工程系的本科实验教学需求。除航空委员会多次向交通大学拨赠航空工程教学器材外,交通部也向交通大学主动伸出援手。1944年11月20日,交通部政务次长兼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徐恩曾(3)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吴兴人,1941年至1945年1月任交通部次长,1942年4月至1945年4月任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致函交大代理校长、老同学吴保丰,表示中国航空公司准备向交大赠送1套飞机发动机及零件供学生实习用。函述:“贵校设有航空工程系,对于航空工程实习器材想必需要补充。兹据敝公司李总经理(4)李吉辰,1943年8月至1945年2月任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称,公司存渝飞机发动机及零件等一套可作学校实验器材。敝公司谊切同舟,愿申芹献,拟将该项机件奉赠。”[20]11月25日,吴保丰分别回函徐恩曾和中国航空公司表示感谢,并请中国航空公司派便车将上述器材送到交大。因为教学急需该飞机发动机,交大航空工程系在12月上旬派贾日升前往中国航空公司领取上述器材。5 育人成果成绩斐然赴海外留学深造是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人才成长的重要途经。1933年,清华大学录取的航空门留美公费生共有3人,其中顾光复、刘史瓒是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林同骅来自交大唐山分校。1934年,清华大学录取的航空门留美公费生是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钱学森。同年,航空委员会委托教育部考取25名留欧公费生赴意大利学习航空工程,其中交大毕业生有13人: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丁履德、陆履坦和电机工程学院毕业生曹鹤荪、季文美、陈再安、赵元良、唐勋治;1933届电机工程学院毕业生王宏基、张丹;1932届电机工程学院毕业生丁世雄和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许玉赞;1931届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叶蕴莹;另有刁一湖的毕业年份和专业待考。1935年和1936年,清华大学录取的航空门留美公费生分别是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钱学榘和程嘉垕。1935年,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林士谔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广东省赴美公派留学考试,被派往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深造。在1935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工程门设立飞机组时,机械工程学院其他专业的12名学生转入飞机组,并于1936年成为交大航空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从1936年到1942年,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共有72名毕业生。1942年,交大航空工程系在按教育部规定由全国统一招收30名一年级学生外,还计划自行招收二年级转学生。教育部最初不同意该计划。10月1日,交通大学致函教育部,请求增设航空工程系二年级以满足实际需求。函述:“教育部核准设立航空系之初,多数学生纷纷请求转入该系二年级,最近请求为数更多,而航空系一年级课程与机、电各系完全相同。学生迫切要求修习航空,拟应增设二年级班次。此亦应时代需求,同本校筹设总校充实内部精神复合,且沪校原有航空门,内迁学生亦不乏此门,报到后也有事实需要。”[21]11月2日,教育部回函交通大学,同意增设航空工程系二年级班次。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二年级的13名学生随后自愿转入航空工程系就读,其中8人于1945年毕业(表1)。1943年8月,交大航空工程系招收了1个班28名学生[22]。1944年8月,交大航空工程系根据航空委员会的扩招要求,招收了2个班78名学生([13],页342)。11月7日,航空委员会下令征召航空、机械、电机、土木四系毕业生150—200人入空军机械学校高级训练班受训,交大随即号召学生报名。至11月24日,交大航空工程系共有7人响应号召。航空委员会对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非常满意,专门针对航空工程系设立了奖学金。1945年3月28日,航空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在贵校招收之新生学科成绩均甚优良,并能遵守纪律,实为不可多得,足见贵校训练有素。”([13],页352)6月13日,航空委员会致函交通大学:“为鼓励学习航空工程,奖励成绩优良、家境清寒的学生,汇上补助费10万元,并附上航委会与交通大学合作办法实施细则及奖学金暂行办法各1份。”([13],页353)表1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人数(1936—1945年)[3]毕业年份毕业生人数毕业年份毕业生人数193612194110193710194271938111943无1939141944无1940819458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在抗战时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徐昌裕曾任航空部副部长;许锡缵曾任航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兼副厂长;王裕齐、厉声林曾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黄志千曾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周广诚、王培生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马明德曾任交通大学教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谈镐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声求1944年在美国旧金山创办“中国飞机制造厂”,后转向航天科技研究;郑衍杲、郑际睿、李定夏、曾球藩曾任南京航空学院教授;王启德曾任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杜庆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维政曾任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李艮同曾任上海机床厂总工程师;卞荫贵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航天部207所和701所研究员;庄逢甘曾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航天部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吴耀祖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并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郑显基曾任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并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马龙章曾任沈阳滑翔机制造厂副总工程师。6 办学特点与办学经验抗战期间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北洋工学院(西北工学院)、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有四点相似之处:一是都以本校机械工程系(学院)为办学基础;二是都以赴欧美留学归来的青年教师为教学骨干;三是都参考欧美大学航空工程系的课程与教材;四是都以支援国防建设为主要目的。与此同时,它们还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清华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科研成果最多,中央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毕业生最多,北洋工学院最早招收航空工程专业一年级新生,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专业方向设置最全。当时欧美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通常有三个专业方向:飞机结构、空气动力学、飞机发动机。交大航空工程系分了上述三个专业方向,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只分了飞机结构和飞机发动机两个专业方向,而中央大学和西北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没有分专业方向。这是因为交大航空工程系不仅师资力量较强,而且继承了交大工程教育“先博而后约”的传统。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交通大学在开展航空工程教育方面获得的资助比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和武汉大学少,但是办学成效明显强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始终没能建成航空工程专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交通大学因为没能内迁,后来组建航空工程系时不得不另起炉灶、白手起家。面对诸多不利条件,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可观的成就,除了得益于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教学传统外,还有以下两条办学经验:(1)与军方保持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急需航空工程技术人才,所以一直支持各大学开展航空工程教育。在增设航空工程系的问题上,无论是在上海时期,还是在重庆时期,交通大学从军方获得的支持远大于从铁道部和教育部获得的支持。航空委员会不仅是交通大学开展航空工程教育最主要的办学经费提供者,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器材提供者。与此同时,军方对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的资助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大批交大航空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加入空军。在上海沦陷后的1939年,14名交大航空工程门毕业生中,除了胡声求自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外,谈镐生、曹克恭、郑衍杲、喻诚正、庞心正、郑际睿、王志望、陶式玉、王培生、张凤仪、李永嘉、潘昌运、王守之13人都辗转前往位于成都的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受训[23]。在抗战后期,交大航空工程系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中断学业从军,以优异的表现赢得航空委员会的好评。(2)积极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在筹设航空工程专业时期,交大师生就利用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开展现场教学。在正式设立航空工程专业后,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师生不仅借用本校其他工程专业的实验室,还借用中央大学的风洞实验室。由于交通大学重庆总校实验设备简陋欠缺,很多实验课不能按时进行,学校便利用暑假商借其他大学或企业的实验室为学生补上实验课。1944年暑期,交大航空工程系一年级借用重庆大学的物理实验室补物理实验。在航空委员会的安排下,交大航空工程系学生利用暑期进入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和空军机械学校实习工厂实习。交大航空工程专业先后聘请多位校外专家兼职讲授航空工程课程。1942年12月15日,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召开系务会议,讨论决定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出席这次会议的人员除校内的曹鹤荪、季文美、马明德、许玉赞外,还有时任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员的弹道专家张述祖[24]。交大航空工程系教师广泛搜集国外科技期刊和书报中的最新资料,经过精心整理和加工,编写出部分课程教材。1944年9月,代理系主任季文美专门前往国防研究院借阅图书期刊。参 考 文 献1 曹鹤荪. 母校航空系十年(1942—1952)回忆[A]. 交大校友编辑委员会. 交大校友[C].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7. 93.2 马翼周. 创立航空工程门的回忆[J]. 航空史研究, 1994, (1): 69—70.3 姜长英. 回忆上海交大航空门和毕业生名单[J]. 航空史研究, 1997, (3): 61—62.4 牛杰.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航空教育的发展[D].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5 陈月儿.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6 佚名. 本校筹划航空科——拟聘专门人才设计[N]. 交通大学日刊, 1929- 03- 26: 2.7 龙锋, 张江义, 姚勇, 王志刚. 20世纪30年代初国防设计委员会资助大学发展航空教育函电选[J]. 民国档案, 2016, (3): 4—15.8 黎照寰. 送航空工程门计划书请代递蒋委员长[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军政部航空署和国防设计委员会筹建航空工程系等[R]. 1933年12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0797- 2.9 王世杰. 案准交通大学添设航空工程系[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教育部、国防设计委员会关于指定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交通大学成立航空工程系的公函[R]. 1934年11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3404- 1.10 黎照寰. 请将拟增航空工程系设备计划及预算编送航空委员会审查[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筹建航空系计划、课程、经费、设备等[R]. 1935年3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0818- 1.11 黎照寰. 呈送航空工程研究班调查表[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送航空委员会和航空工程研究班调查表等[R]. 1937年3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0392- 1.12 航空委员会. 为请补助航空工程系经费设备案检附办法及器材单复请查照办理[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征募捐赠仪器设备联系文件[R]. 1942年5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2651- 6.13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上卷)[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14 吴俊升. 贵校增设航空系已为转呈核准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大校长来往函件[R]. 1942年7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3- 117- 32.15 王宗光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史(第四卷)[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152—153.16 吴保丰. 本校航空系教授姓名履历[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通大学教职员名册及动态月报表[R]. 1943年5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2- 164- 56.17 佚名. 交大教职员统计报表[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通大学教职员统计报表[R]. 1944年12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LS2- 147- 18.18 曾仲鸣. 关于交通大学筹建航空工程学系计划书及经费落实等多项事宜的公函[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教育部、国防设计委员会关于指定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交通大学成立航空工程系的公函[R]. 1935年4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3404- 2.19 季文美. 为本校拟添置烟风洞一具函请转饬南川厂承制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民国航委会赠送E- 16飞机一架及各项机件事和交大的来往函件[R]. 1944年8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3- 130- 16.20 徐恩曾. 为中航公司拟拨赠飞机发动机等件请派员接洽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民国航委会赠送E- 16飞机一架及各项机件事和交大的来往函件[R]. 1944年11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3- 130- 5.21 吴保丰. 为请示增设航空系二年级以应事实需要仰升核示转遵由[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筹设航空系计划、课程及向航委会联系补助经费合作办法等文件[R]. 1942年10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2725- 3.22 佚名. 三十二年度航空系一年级生名单[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交通大学学生名册(重庆)[R]. 1943年8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2- 454- 99.23 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编. 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二卷)[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6. 332.24 曹鹤荪. 航空工程系系务会议记录[A]. 编制者交通大学文书室. 各种会议记录[R]. 1942年12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LS8- 2745- 2.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zqjtdx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3594.shtml


上一篇: 致 谢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重庆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